前言:
《歌劇魅影》終於要來台獻唱了,傳媒炒得沸沸揚揚。想想應該為當年的「摯愛」紀錄一段,適逢休假閒賦在家,憶起國中剛畢業時曾推薦學妹《歌劇魅影》CD、小說,發表於校刊。翻箱倒櫃,原文重現,望各位海涵。 

原文:
一直不習慣聽流行音樂,總認為那些音樂在時間考驗下,才一眨眼的工夫,就可能「三振出局」。 
而對於古典音樂,我們有時候也不免存有刻板印象,例如:古典音樂一定是悠揚、輕快的;就是很古老的音樂,只適合練琴,不適合平日聆賞;歌劇裡的女高音,音調都是令人雞皮疙瘩等。
但是,國三時在老師介紹下,往日的錯誤觀念,才一掃而空。加上接觸了《歌劇魅影》,對音樂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《歌劇魅影(The Phantom Of The Opera)》是著名音樂家安德烈‧洛伊‧韋伯的代表作之一,與《西 貢小姐》、《悲慘世界》、《貓》並列為世界四大名劇,自一九八四年倫敦首演即造成轟動,目前在十三個國家巡迴演出,可惜因為需要斥資千萬製作的舞台佈景,及高科技音響設備的條件,使得我們無法在台灣欣賞那氣勢磅礡的音樂演出,與蕩氣迴腸的動人情結。只能從書本和唱片中掬其精彩於萬一。 

書中,描述男主角因天生的缺陷,成為人見人畏的活死人,因為這種嚇人的模樣,使他永遠無法如同一般人生活在陽光底下,所以隱居在一座歌劇院的密室中,偶爾帶著面具出來活動,也因有人頻頻目睹他的出現而有「劇院之鬼」的傳言。不久,寂寞的他愛上劇團中一個美麗的女演員,並以他驚人的音樂才華栽培她成為劇團的臺柱。後來他發現她愛的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年輕子爵,傷心憤怒及忌妒之餘,他不惜將她綁架逼婚,最後被他們深切的愛情所感動而成全他們,此後銷聲匿跡並死於地下密室中。 

歌劇為了配合舞台演出效果,內容已稍有刪修。書中作者利用具體事物或細膩的層遞法描摹抽象的聲音,描繪人物細微巧妙的心理轉折,各個情節環環相扣,製造出緊張懸疑的氣氛,其中對死亡及心理有深切的剖白。 

聽唱片時,又是另一種情境。女主角悅耳柔美的歌聲,彷彿鄰家恬靜爛漫的少女。隨著劇情的發展,一會兒是遙不可及的天籟,一會兒是痛苦的萬丈深淵,一會兒是震撼人心的交響樂。最令我愛不釋捨的,是主旋律裡水波蕩漾悠揚的優雅,激昂流轉的舒暢,緊繃的心情似乎得到解脫。而清亮歌聲結束時,音樂仍能迴蕩在空氣中,不絕於耳。加上單字不難,演唱時也不快且清晰,所以較容易哼上口。 

音樂有抑揚頓挫之美,文學有心領神會之喜,兩者結合,相得益彰,藝術撼人的力量更深一層。 

---
節錄東南學苑.第六期.品書飄香專題(民國865月出版)(應是寫於19970410 


後記:
 
國中時是聽同學的精選錄音帶,寶麗金發行、Michael CrawfordSarah Brightman主唱,當時翻譯是《歌劇幻影》,推薦其中一首《Think of Me》。大學時才買全收錄的CD,買了一聽有點失望,還是精選輯好聽。

《歌劇魅影》陪伴我一學期製作DIY音樂盒,深夜聽來恐怖時,就換《小美人魚》。那時的我有點屌,有點遺世獨立,寫手札與上藝術相關課程是最快樂的時光;那時做事、學習很專心,不像現在善變><  

可是,我比較喜歡現在的日子,自由、豐富、開心、一群知心好友。 

尤其,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!
 

20051007
整理 
20050101攝於台南孔廟全臺首學門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悠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